Sat. Nov 9th, 2024
研究維基百科瀏覽習慣以了解人們如何學習


在某一時刻,您可能已經上網尋找特定的信息,並發現自己“掉進了維基兔子洞”,因為您發現了全新的、更令人著迷的相關主題——一些是瑣碎的,一些是相關的——你可能已經陷入困境,很難拼湊出是什麼讓你陷入困境。

賓州大學的丹尼·巴塞特(Dani Bassett) 最近與一個研究團隊合作,調查了來自50 個不同國家的482,760 名維基百科讀者的瀏覽習慣,他表示,這種資訊取得方式被稱為「多管閒事者」。這是一個從一個想法或資訊轉向另一個想法或資訊的人,而這兩個部分可能彼此沒有太多關聯。

「愛管閒事的人喜歡各種新鮮事物,他們很高興從這裡跳到那裡,似乎沒有任何押韻或理由,這與『獵人』形成鮮明對比,『獵人』是一個更加目標導向、專注的人,尋求解決問題,找到缺失的因素,或填補世界模型,」巴塞特說。

研究發表在期刊上 科學進步, 巴塞特和同事發現,受教育程度較高、性別平等程度較低的國家與性別平等程度較低的國家之間的瀏覽習慣存在明顯差異,這引發了關於文化對好奇心和學習的影響的關鍵問題。

「我們觀察到,在性別和教育機會方面不平等程度更大的國家,人們的瀏覽意圖更加明確——尋找密切相關的信息,而在更加平等的國家,人們的瀏覽範圍更廣,更具多樣性。 「雖然我們並不確切知道 為什麼 也就是說,我們有我們的預感,我們相信這些發現將有助於幫助我們領域的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好奇心的本質。

這項工作建立在安納伯格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David Lydon-Staley 領導的先前研究的基礎上,他當時是巴塞特複雜系統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

在那篇論文中,團隊讓來自費城的 149 名參與者連續 21 天每天瀏覽維基百科 15 分鐘。在這項研究過程中,他們確定了兩種好奇心風格,這是新論文的合著者之一、美利堅大學哲學教授、目前康奈爾大學客座教授佩里·祖恩(Perry Zurn)所預測的,他研究和分析了以下文獻:在過去的兩千年裡,我們一直在追尋這些風格的好奇心。

Lydon-Staley 說:“從一個小樣本開始這一系列工作,使我們能夠找出捕獲伴隨好奇心而來的複雜信息尋求所需的方法。” “研究出這些方法使我們能夠擴大規模,並詢問我們是否可以確認我們觀察到的風格可以在我們的費城人樣本之外找到。”

維基媒體基金會的Martin Gerlach 擁有超過200 萬人類瀏覽器的數據,與他合作「使我們能夠應用現有方法並開發新方法,以捕捉維基百科14 種不同語言和50 個不同國家中出現的好奇心風格」或領土,」萊登-斯塔利說。

三個預感

研究人員引用了推動資訊尋求方法與平等之間關聯的三個主要假設。

「其中之一是,不平等程度較高的國家可能也有更多的父權壓迫結構,這限制了知識生產方式更像獵人,」巴塞特說。 「相較之下,更平等的國家對各種想法持開放態度,因此我們參與世界的方式也多種多樣。這更像是愛管閒事的人——以一種非常靈活的方式在各種想法之間轉換的人。

研究人員概述的第二種可能性是,不同國家的瀏覽器出於不同的目的訪問維基百科,並舉例說明,在平等程度較高的國家,人們訪問該網站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娛樂或休閒,而不是為了工作。

第三個可能的解釋是,不同國家造訪維基百科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年齡、性別、社會經濟地位或教育程度,而實際造訪維基百科的人的這些差異可能解釋了瀏覽模式的差異。

建立聯繫

這項研究最令人興奮的發現之一是對第三種好奇風格的證實——“舞者”,這種風格之前只是根據祖恩對歷史文本的研究提出的假設。

「舞者是沿著資訊軌跡移動的人,但與愛管閒事的人不同,他們以一種創造性的、精心設計的方式在想法之間跳躍,」祖恩說。 “它們不會隨機跳躍;它們連接不同的領域來創造新的東西。”

這種好奇心風格展現了一定程度的創造力和跨學科思維,為人們如何處理資訊提供了新的視角。 「這與隨機性無關,更多的是看到其他人可能看不到的聯繫,」巴塞特說。

「這告訴我們,人們——可能還有孩子——有不同的好奇心風格,這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方式,」巴塞特說。 「如果使用有利於多管閒事風格的方法進行評估,具有獵人般好奇心的孩子可能會遇到困難,反之亦然。了解這些風格可以幫助我們定制教育經驗,以更好地支持個人學習路徑。 」

好奇心下一步可能會走向何方

展望未來,團隊致力於探索影響這些好奇心風格的因素。

「我特別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是,人們在一天中不同時間的瀏覽是否有所不同——也許他們在早上更像獵人,而在晚上則更像愛管閒事的人,」巴塞特說。

「這開闢了新的研究途徑,包括生物過程在塑造我們尋求資訊的方式中的作用,」論文的另一位作者、賓州大學工程學院的博士生 Shubhankar Patankar 說。他也熱衷於了解這項工作對人工智慧的影響。帕坦卡說:“將好奇心的概念賦予人工智慧系統,從互動中學習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研究領域。”

團隊旨在探索維基百科瀏覽背後的動機,檢查使用者是否受到外在因素(如工作)或內在好奇心(如個人興趣)的驅動。此外,他們正在考慮擴大分析範圍,以包括自然發生學習和探索的其他數位平台。

「維基百科是網路上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萊登-斯塔利說。 「該網站僅提供免費內容,沒有商業廣告。當代數位景觀的其餘大部分旨在激活個人的購買衝動並定制我們的媒體內容。這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對我們的好奇心在多大程度上負責?

Dani S. Bassett 是賓州大學 J. Peter Skirkanich 教授,主要任職於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生物工程系,次要任職於 藝術與科學學院物理與天文學系、賓州大學工程學院電機與系統工程係及 佩雷爾曼醫學院的部門 神經病學精神病學

馬丁·格拉赫 是一名高級研究科學家 維基媒體基金會。

大衛‧萊登‧斯塔利 (David Lydon-Staley) 是傳播學助理教授,也是成癮、健康與青春期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 安納伯格傳播學院 在賓州大學。

Shubhankar Patankar 是一名博士。賓州大學工程學院的學生。

週戴爾是一名博士。佩雷爾曼醫學院的學生,現在是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

祖恩 (Perry Zurn) 是美利堅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哲學與宗教系副教授兼哲學本科生研究主任。

這項研究得到了喬治·E·休伊特醫學研究基金會的支持 好奇心中心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撥款 K01 DA047417)。



Source link

By Admi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